Ski Trip to Whistler - 跟我無緣的美洲最大雪場 - Mar 2011

Posted on 10/20/2011 by Alan

Oh Good Weather!! Where art thou?

2011年三月大風大雪的Whistler之行



2008年十二月沒風沒雪的Whistler之行



Whistler是個位於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省,離溫哥華北邊125公里遠的一個小鎮,座落於太平洋海岸山脈中面海的一面,太平洋豐厚的水氣造就了這裡冬季源源不絕的降雪,Whistler曾多次被滑雪雜誌選為北美最佳的滑雪場,也是2010年冬季奧運的舉辦地,Whistler雪場是由Whistler Mountain和Blackcomb Mountain兩座高峰所組成,兩座山腰中間由2008年新建的世界上最長的的懸空纜車-Peak to Peak Gondola所連結,你可以很輕易的在兩座山間自由移動,可以滑的區域有8,171英畝/Acres (33平方公里,),1 Acre大概跟一個美式足球場去掉達陣區差不多大,所以8,171 Acres就跟8,000個美式足球場差不多大, 山底海拔2,214 ft/675公尺,山頂海拔7,494 ft/2,284公尺,造就了5,280 ft/1,609公尺的垂直下落(Vertical Drop,通常越大表示雪道越長越陡,Mountain Size, Vertical Drop,和每年降雪量通常會被用來評估一個雪場),兩座山加起來有38個纜車和超過兩百條的雪道,Whistler大概是美洲最接近歐洲阿爾斯山滑雪經驗的一個雪場。

下面是整理的雪區基本資料

2010/2011 Whistler 滑雪區基本資料
Base Elevation (最低海拔): 2,214呎/675公尺
Summit Elevation (最高海拔): 7,494呎/2,284公尺
Vertical Drop (垂直下落): 5,280呎/ 1,609公尺
Total Ski/Ride Terrain (總共面積): 8,171英畝/33平方公里
Av. Snow (年平均降雪量): 300吋/762公分
No. of Lifts (總共纜車): 38條
No. of Trails (總共滑雪道): 200多條
Total Length of Trails (總雪道長度): N/A
Longest Trail (最長滑雪道): 7英哩 /11公里
Difficulties (雪道難度 Beginner/Intermediate/Advanced) : 20%/50%.30%


Interactive Trail Map to Compare Whislter with other North American Ski Resorts


我在2008年聖誕節左右曾經來這裡滑過雪,可惜當時才是雪季的剛開始而且那年雪下的特別少,雪量不夠所以Whistler的山頂區域都沒有開放,在那裡滑了三天大部分只能在半山腰滑下來,只有上過Blackcomb山頂一次,想著當時朋友跟我形容Whistler山頂的Harmony和Symphany區域有多好玩,和看到地圖上好幾個寬廣的粉雪山谷(Bowl),我心裡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再來Whistler去征服這些區域。

2011年三月再次踏上Whistler的旅程,我這次還是先飛到西雅圖玩個幾天再開車去加拿大,中間經過溫哥華時在當地的八佰伴購物商場吃晚餐和買火鍋材料,八佰伴可以說是華人來溫哥華的必去之處,美食廣場的攤販又多又好吃,中國超市也非常大。



來八佰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買這裡的飯糰,美食廣場裡有一家超好吃的飯糰店,現做的飯糰可以自己選內餡,有油條、菜埔、肉鬆、滷蛋、蘿菠乾、花生粉、香菜等等內餡可以選擇,配上香噴噴的紫米和白米混合,是我在台灣以外吃過最好吃的飯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買了一兩個飯糰當滑雪時的早午餐來吃。



經過了四個半小時的車程(兩個半小時從西雅圖到溫哥華,兩個小時從溫哥華到Whistler),我們總算到了Whistler的小鎮,下面左上方的圖片可以看到之前舉辦奧運所建的奧運五環,Whistler的滑雪小鎮是美洲出名的渡假和派對聖地,從小鎮的旅館可以輕易的走到散佈於小鎮的各個角落高級餐廳,服飾店、酒吧和舞廳。





2008年來的時候我們住在小鎮外的小木屋,早上起來還要開個十分鐘車才能到纜車的地方,找停車位也是非常麻煩,所以我們這次找到在Whistler小鎮中心的Tyndall Stone Lodge,像下圖的紅線所示,只要走十分鐘就可以到達雪場的入口。



小鎮裡的房子內裝比小鎮外的簡陋了一點而且比較小,不過為了方便性我還是覺得很值得。



Whistler今年的降雪量是雪場創始以來前幾多的一年,底部已經累積了132 inches/338公分的雪,過去兩天已經下了19 inches/48公分的新雪,Check-In旅館時看到櫃檯上的雪況報告,我這時已經等不及想要趕快上山去大滑特滑了。



隔天早上一大早就扛著雪板邊走邊跑的趕去雪場的入口,這時雪還是不停的從天上飄下,雪場的入口有兩個主要的纜車,左邊的Blackcomb Excalibur Gondola是通往Blackcomb山的纜車,右邊的Whistler Village Gondola是通往Whistler山的纜車,兩個纜車入口大概只有一百公尺的距離,跟很多雪場必須要轉好幾個纜車才能通到不同的山峰比起來,Whistler的纜車系統的的是非常的方便。



正在我興奮的準備要搭上纜車的時候,入口纜車告示牌上一排的紅燈瞬時讓我呆住,一半的纜車名稱旁邊都閃著紅燈,代表現在這些纜車都沒有開,這些纜車通到的區域都不能上去,原來是因為最近雪下的太多,山上有雪崩的危險,所以兩座山的山頂都不能上去,我最期待山頂的粉雪山谷也沒辦法去了,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因為雪太少而上不了山頂,結果這次竟然因為雪太多也上不了山頂,這時心中怎是一個"幹"字可以形容。



從纜車裡看出去的景色,到處白濛濛的可見度非常低。



半山腰中繼站看出去的景色,今天最高只能到這裡,從這邊再上去的纜車都沒有開,背後一片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到。



2008年來的時候同一個點看出去的景色完全不一樣。



半山腰上的休息站,裡面有很大的休息區。



非常陡的雪道,當時雪下的非常大,可見度非常低,尤其是眼前一片雪白,很難辨認地形的高低,只能戰戰兢兢的滑下去。



下也下不停的雪,我一直以為雪是下越多越好,但是這次真的體驗到雪下太大也不好。



滑下去後再坐吊椅上來。



在吊椅上路的影片,大風大雪不斷的打在我的臉上。




邊坐纜車時邊聽到山頂上轟隆轟隆的爆炸聲,雪場的工作人員不斷在山頂上引爆炸藥來製造雪崩,希望把有雪崩危險的區域給炸一下,讓雪先崩下去,這樣才可以讓遊客上來滑,可惜連續炸了三天還是沒辦法解除雪崩的危險,直到我離開Whistler之前都還是沒辦法上山頂。



霧越來越大,這時候真的是前面什麼都看不到。



滑到山底的霧氣就沒有這麼濃,可惜山上的霧氣一直都沒有散開,今天一整天只能重複的滑同樣幾個雪道,結束了令人失望的第一天。



還好回去旅館後有著熱騰騰的火鍋等著我,沒有什麼比又冷又餓的過了一整天后,能夠大口大口的喝著香濃的火鍋湯頭來的幸福。



第二天的能見度稍微好一點,可是山頂還是沒有開。



Peak to Peak Gondola: 世界上第一條連接兩個山腰的纜車,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一個中間懸空只靠兩座山腰的塔支撐的纜車,完建於2008年,這個纜車花了建商50 Millon和超過一年的時間所建,橫跨1.88 miles/3公里連接Whistler山和Blackcomb山,纜車線最高點離第436公尺/1,430 feet,反正我今天也上不了山頂,就來坐坐這個纜車過過癮。



每十三部纜車中有一部纜車的底部有個透明的窗戶可以往下看,左上方是纜車的時間表,我們等阿等的總算等到了這部銀色的纜車。



這部銀色的纜車地板中間有個透明的玻璃可以往下看。



2008年時照的照片,這時可以看到這個纜車有多長,橫跨的山谷有多深。



第三天的早上,底部的積雪已經累積到了350公分。



今天的天氣總算變好了一點,起碼沒有再一直下雪了。



這三天來第一次看到陽光,雖然天氣變好,可是山頂上的積雪還是太多,因為雪崩的危險所以還是沒辦法上山頂去。



這幾天一直在滑的雪道,今天總算可以清楚看到,仔細看比我想像的還陡。



這幾天只能從山腰間滑下來,所有的遊客都擠在幾條雪道上,為了避免人潮所以我們就一直往樹林裡面滑,裡面的雪比較多而且不用人擠人的滑下去。



在樹林裡面滑必須要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會高速的撞到樹上,必須要能很快速的轉彎而且不能停下來,因為一停下來就很可能會陷入雪中爬不出來。



平安無事的滑出來。



這幾天一直在這個樹林中滑,有一次不小心被雪拌到在空中轉了一圈摔到地上,要整個往後折到,好險只是肌肉拉傷,真的是蠻恐怖的,我的攝影機也在第一天摔倒時掉到雪中找不到,所以這次很可惜沒有我滑雪的影片。



在樹林中滑雪板大概就是下面影片的這種感覺。




這次Whistler之行我跟雪板店買了一個High Performance Package,在這三天內我可以無限制的換不同的板子來滑,我今年剛好想要買個新板子所以剛好利用這個機會來試一試,三天試了三個不同的雪板:Ride Machete, K2 Darkstar 和 Nitro Team,Ride Machete是個Free Style的板子,板子非常的輕所以轉彎非常靈敏,是我用過最好轉彎的板子,很適合玩特技,被Snowboarder雜誌選為2011年最佳雪板,不過我覺得因為板子太輕太軟,所以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震動的非常嚴重,對於不做特技的我來說不是那麼適合,K2 Darkstar和Nitro Team則是Freeride板子,適合用來快速滑下雪道,板子夠硬夠穩可以我覺的板子邊緣的抓地力不夠好,大角度轉彎或者是坡度太陡時板子很容易滑掉(Skidding),很可惜這三個都不是我理想中的板子,只好回紐約後再繼續找我的新板子了。



Inuksuk: 當地原住民用石頭堆起來的石像,可以在山上和小鎮裡看到。



Whistler的官方影片,來這裡兩次都只能滑到一半的山而已,Whistler因為面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穩定的降雪量,但是海邊的濕氣和較低的海拔導致Whistler的天氣非常不穩定,天氣很容易大風大雪或起大霧,這幾天和幾個當地人聊天,大家的結論是Whistler的天氣非常不穩定,天氣常常很不好,但是當你有幸遇到這裡難得的好天氣的話,這個雪場可以給你美國其他雪場無法比擬的滑雪經驗,聽完後我決定還是要再給Whistler一次機會,以後有機會還要再來一次,去山頂挑戰大家所講的頂級雪道,但同時也在心裡默默決定,要是下一次還是天氣不好,連續三次來都沒辦法上山頂的話,那我應該真的是跟這個雪場無緣,以後應該就不會再來這裡了,Whistler,希望妳下次能夠好好的讓我體驗為什麼妳被稱為美洲最棒的雪場!!


No Response to "Ski Trip to Whistler - 跟我無緣的美洲最大雪場 - Mar 2011"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