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撲 - 總重超過300公斤相互衝擊的日本國技

Posted on 2/14/2012 by Alan


150公斤的琴歐洲勝紀對上137公斤的豊ノ島大樹,除了比重量外,這也是個力量、速度以及技術的對決。

看相撲這件事情,一直是在我的旅遊雷達之外,直到和在青年旅館的人聊天時,才知道現在大相撲一月的賽季正在進行中,從來沒看過相撲的我,因為好奇心指引,就這樣去了我人生中第一場相撲比賽。

在去這場比賽之前,我對相撲的印象竟然是從快打旋風2代而來,相信六年級底和七年級初的人都知道,快打旋風2代在我們小時候有多麼的風行,我可以去電動店看人家打快打旋風,連看幾個小時都不想走,小時候因為未成年打快打旋風還被抓到警察局去,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太瘋狂了。

快打旋風2代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角色,從日本空手道的龍、美國大兵凱爾到俄國摔角手桑機爾夫都有,其中日本相撲的本田,以百裂掌、頭鎚和折背摔為招術,以日本澡堂為場地和其他武鬥高手對決,因為動作慢又沒有對空技,是遊戲裡面的一個軟柿子,非常少人用,現在想起來覺得真的很可笑,但是基本上這就是我之前對相撲少到很可憐的瞭解。


Source: www.siliconera.com

對於這個日本有名的傳統國技,要是抱著這種程度的瞭解去看比賽,以為會看到百裂掌或頭鎚般的招數的話,真的是對這個運動太不尊重了,所以在去看之前稍為做了一點研究。

相撲是一種日本傳統的體術,兩個相撲力士(Rikishi)在土俵內互相推擠來競技,贏的條件是要把對手推出土俵外,或者是讓對手身體任何一部分(除了腳掌以外)接觸到場地上,相撲的起源非常的古老,從日本神話裡就有提到類似相撲的『力競』,另外相撲跟日本神道有著很深的關聯,許多現今相撲比賽的儀式和場地都看的出來神道的影響,職業的相撲稱做大相撲(O-Sumo),起源可以推至於17世紀江戶時代。



相撲比賽的場地稱做為土俵(dohyo),是一個用大捆稻稈圍成的場地,直徑大約4.55公尺,位於一個黏土做成正方形平台,上面鋪滿了沙子,尤其是在圓圈邊邊的沙子,又被稱做為蛇の目,被用來給裁判判定力士有沒有被推出土俵的痕跡,每場比賽前都要被仔細的掃平。

土俵的上面有一個神道寺廟風格的屋頂,在這屋頂的四角掛了四個不同顏色的穗狀裝飾物稱做Fusa。



這些Fusa代表了四象,東邊的青龍、西邊的白虎、南邊的朱雀以及北邊的玄武,下面的圖片可以看到這四個不同顏色的Fusa。



大相撲每年有六個大賽,從一月開始,每兩個月一個大賽,每個大賽持續兩個禮拜,一月、五月和九月的大賽舉行於東京的兩國國技館,其他三個大賽舉行於大阪、名古屋以及福岡,我們聽從青年旅館朋友的建議,早上八點跑到兩國國技館前來買二樓的自由席,一張票只要2,100日圓,比一樓動輒7、8千甚至上萬日圓划算了許多。



在都營大江戶線的兩國站出來,經過大江戶博物館後就可以看到兩國國技館,場外掛滿了各個相撲力士的旗子。



之前日本相撲界查出打假比賽的醜聞,黑道和一些相撲力士勾結來打假比賽,以賺取賭博的利益,現在場館前面可以看到大大的標示,禁止黑道團體進入。



大相撲的力士分為六個不同的等級,從最低等級開始往上分別是序ノ口(Jonokuchi)、序二段(Jonidan)、三段目(Sandanme)、幕下(Makushita)、十兩(Juryo)以及幕內(Makuuchi),力士們加入不同的相撲部屋(Heya),進行集體食宿的嚴格訓練,新力士一開始從序ノ口打起,根據每年的戰績逐漸的在各個等級間移動,直到打到幕下才算是進入職業級的選手,也可以從拿零用金變成拿薪水的等級,幕內是相撲裡最高的等級,總共最多只能有42的力士在這個等級中,幕內中比較後段的力士被稱為前頭(Maegashira),力士們根據戰績從第1排到第16名,前段的力士稱做三役(Sanyaku),可以拿到特別的名號,從低到高等級分別是小結(Komusubi)、關脇(Sekiwake)、大關(Ozeki)以及橫綱(Yokozuna),每位力士都有一個相撲名字,像今年比賽唯一的一個橫綱,來自蒙古的白鵬翔(Hakuho Sho),大關琴奨菊和弘,大關把瑠都凱斗等等,這些名字通常都很酷。



早上的賽程都是比較低等級的比賽,代表相撲最高等級的幕內在下午3點45分才開始比賽,所以我們先去其他地方觀光,下午3點多再回來這裡,賽程的安排是先讓排名比較低的力士先打,橫綱和大關的比賽要到最後才會打。



我們坐在兩國國技館二樓的最後一排,背貼著場館的外牆,但是因為場館沒有很大,所以其實離土俵沒有那麼遠,看的還蠻清楚的,兩國國技館的容量大約是13,000人,是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的60%左右。



場館屋頂上還掛著各個現任和前任有名力士的圖片,感覺好像到NBA球場一樣,上面掛滿了明星的球衣。



這個是現任橫綱白鵬翔的圖片,紀念他在平成21年(西元2009年)三月的比賽拿到全勝,橫綱這個名字指的是這些頂尖力士腰上所橫掛的繩子,這個繩子跟在神道寺廟屋簷懸掛的繩子是一樣的,在相撲和神道中有著神聖的地位,要升等為橫綱必須要經過橫綱審議委員會,根據力量、技巧以及品格來進行審查,並沒有絕對的標準規定或者是限定的名額,有時候一個橫綱也沒有,有幾年一次同時有四個橫綱,要變成橫綱是個非常困難的過程,自18世紀起到2011年,200多年以來只有69個橫綱,第69個橫綱就是白鵬翔。



接下來是今天看得第一場比賽,相撲力士在場內進行一些儀式,右邊那個力士正在用力踏地以驅除邪魔。



另外他們也會回到場邊進行灑鹽的儀式,根據神道的傳統似乎有驅邪的功用。



接下來兩個力士在開始線前準備,但比賽還不會正式開始,他們要來來回回做許多儀式以後才會開打。



像籃球的灌籃一樣,相撲裡贏的最漂亮的方法就是這種抓著腰帶(Mawashi)的摔法,這招好像
叫櫓投げ (Yaguranage),是屬於決勝技(決まり手-Kimarite)的一種,底下的裁判會在勝負結束後宣佈這場比賽的決勝技是什麼,相撲協會的網站還會統計每個選手使用不同決勝技的比率,另外有一些禁手(Kinjite)像是握拳打擊之類的,若是被裁判發現的話可能會判直接出局。



下面是我錄一段影片,一場比賽的流程是先從一個人在場上吟唱,然後力士上場,先在場邊拍一下手然後舉腳重踏地面,然後回到場外,從上場比賽的力士手中接過水匙來用水(稱作力水 - Chikara-Mizu)漱口,再用力紙擦嘴,灑鹽後進場,在場邊蹲下拍個手,再回到場外,灑第二次鹽後進場,這次到場中的開始線蹲下做個樣子,再回到場外,灑第三次鹽後進場,再次到場中蹲下,這次雙手會碰地好像要開打了,但是又會站起來回到場外,這次在場外會用毛巾擦一下臉,這次進場後,兩個力士於開始線前蹲下,雙手碰地,在裁判的指示下開始比賽,一場比賽實際在打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十秒,但是準備的儀式大概要花個四五分鐘,比賽完後裁判會公佈勝者和所使用的決勝技,力士會到場下為下一個力士舀水,之後才會離開賽場。




我剛開始看的時候一直在算他們第幾次進場中、喝幾次水、灑幾次鹽後才會開打,但這樣很容易算錯,常常以為他們要開打了,手指都放在相機的快門上,結果又是假動作,他們碰一下地後又走回場邊去,害我白白的緊張了一下,多看幾場後我學到了一個竅門,就是當你看到他們在場邊用毛巾擦臉後,他們這次進場後就會開打,所以看到後面我就先和我弟聊聊天,等看到他們用毛巾擦臉後才開始注意的看,他們進場後就開打,真是屢試不爽。

雖然大部分的比賽打個幾十秒就結束了,但有時也會有幾場打的比較久,像下面這個影片中,兩個力士就僵持了快一分鐘才打完,在這幾場比賽中我還看到了真正的百烈掌,太可惜我沒有把他錄下來,這樣可以證明快打旋風裡本田的百烈掌和上手摔是真的技巧,不過像頭槌或者是折背這種就擺明是電動裡唬爛的。




相撲裡沒有重量的分級,所以會出現像下面這種情況出現,右邊是從東歐愛沙尼亞來的大關把瑠都凱斗,身高200公分體重188公斤,比左邊的北太樹明義高個20公分重個40公斤,覺得北太樹真是太可憐了,真不知道他要怎麼打,不過後來查查資料,像現在的橫綱只有150公斤左右,以前好幾個超過200公斤的力士都沒打得很好,所以相撲中重量和實力不一定成正比 。



另外近年來日本相撲界有許多外國人選手,除了現今的橫綱是蒙古人以外,之前好幾個夏威夷或指是薩摩伊群島的選手也都打得很好,下面左邊的大關力士就是保加利亞人,相撲名字叫做琴歐洲勝紀,身高200多公分,體重150公斤,看起來就蠻厲害的,還被日本媒體稱為相撲界的貝克漢。



最後一場壓軸的好戲就是7勝0敗的橫綱白鵬翔和前頭第四名高安晃的比賽,網路上看到說要是有低階級的人打敗高階級的話,觀眾會把坐墊丟到場中來表示敬意,心想今天我會有機會看到種Underdog的故事嗎?



比賽開始前的工商時間,一堆人拿著廣告繞著場上走,比較不有名的力士可能沒有或者最多只有一兩個人走,但是橫綱的比賽廣告多到場地都快站不下了。



白鵬翔身高194體重150公斤,看起來一點也不胖,反而像是個摔角選手的身材,跟想像中的相撲選手的體型不太一樣,應該是屬於速度和技巧派的,結果開賽後他用飛快的第一步推撞,讓對手失去平衡,在對手反擊時閃開而順勢把他從背後推倒,真是非常厲害,不只爆發力很強,對手也完全跟不上他的速度,整場比賽在5秒間就結束了,橫綱果然是名不虛傳。



看完比賽後走到了場館的入口,門口的塔上有人在打日本大鼓,在這傳統的鼓聲中,回想著剛剛看到精采且富有傳統儀式的比賽,這真是個有趣的體驗。


No Response to "大相撲 - 總重超過300公斤相互衝擊的日本國技"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