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記] 阿根廷美食饗宴 - 挑戰自己吃肉的極限

Posted on 12/13/2011 by Alan


在阿根廷的一個禮拜真的是在挑戰我自己吃肉的極限。




根據美國農業局的統計,2010年阿根廷是世界上平均每人牛肉消耗量最高的國家,平均每人一年可以吃掉55.7公斤的牛肉,美國雖然是牛肉總消耗量最高的國家,但是平均每人一年只有吃掉38.5公斤的牛肉,而台灣人更是平均一年只有吃掉6.2公斤的牛肉。

在來Buenos Aires以前,對阿根廷牛肉的高品質早就已經耳熟能詳,聽說這邊的牛排又好吃又便宜,早在起程之前就已經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吃牛排吃到吐為止,英文有句俗語『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真的是很貼切的形容了我自討苦吃的阿根廷食肉之旅。

在介紹阿根廷的牛排之前,我先要澄清一下,阿根廷人雖然吃很多牛肉,但是他們的料理除了牛排以外還是挺多元的,我會吃這麼多牛肉,是自己想要在短短的停留期間,嘗遍這邊最出名的牛肉,所以才自討苦吃,選擇每天都大吃特吃牛肉。

所以在介紹牛排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我這次阿根廷之旅吃到其他美食。

飲料篇:

Maté
阿根廷的國民飲料Yerba Mate,或簡稱為 Maté ,是一種南美洲像綠茶/青草茶一般的飲料(Yerba是西班牙Herb的意思),用一種冬青植物的葉子風乾切碎後,放入葫蘆(Gourd)做成的容器,加入溫熱水像泡茶一樣來準備(通常不會用滾水來泡因為會特別苦),最後會用像下面一樣的鐵吸管來喝,吸管的底部做得很小以避免吸入茶葉,Mate嘗起來有點綠茶和很重的青草味,喝起來還挺苦的。


Mate在阿根廷普遍的程度大概跟珍珠奶茶之於台灣一樣,可以說是人手一杯,許多當地人社交的場合就是聚集在一起喝Mate,由主人準備Mate然後大家圍成一圈聊天,共用同一根吸管來傳著喝,在青年旅館的時候櫃檯就常常一群人,邊聊天邊傳著Mate來喝,還有人隨身帶著Mate的旅行組,包括杯子、茶葉和熱水瓶,像我參加腳踏車行程的導遊就隨身帶著一組,沒事休息時就泡個Mate來喝。

有趣的是Mate通常是自己在家喝的,所以我找遍了各個餐廳點都點不到,最後只好買個一組來自己泡,下面就是用葫蘆做成的杯子和鐵吸管,配上在Buenos Aires買的一大包Mate,買了這麼大包回紐約幾個月了也還喝不完。


Source: 我家

Mate除了喝熱的以外,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有人會加入檸檬汁、柳橙汁或雪碧來當成冷飲來喝,喝起來比較不苦所以我比較喜歡。

我覺得Mate對我而言有點太苦了,所以並不是非常喜歡,不過能體驗當地人的飲料風俗還是非常的有趣,所以我還是會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嘗一嘗。


Source: Puerto Iguazu的Hostel

Vino: Melbec紅酒
講到阿根廷就一定會提到他們的紅酒,阿根廷中西部的Mendoza區域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Mendoza區域出產的Malbec,Malbec自19世紀由法國引進阿根廷,因為Malbec葡萄需要很多的陽光照射,所以阿根廷乾燥晴朗的氣候非常適合來栽種這種葡萄,產量也超越法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Malbec紅酒產地。

我對紅酒沒什麼研究,但是在這邊吃牛排的時候都會叫個一瓶紅酒來喝,所以不之不覺也嘗了好幾瓶Mendoza的Malbec,喝起來味道很濃郁,不會被濃厚的肉味給蓋過去,配著烤肉和牛排來特別好喝,感覺非常適合阿根廷的飲食。


Source: 在阿根廷的每個Steak Dinner

Cerveza (啤酒)
這是我少數知道的西班牙文之一(其它三個是Vino,Asado和Chica),當不知道要去哪裡時,只要朝著有Cerveza (啤酒)或Cerveceria (啤酒屋)的地方去就好了。

從左到又分別是Quilmes, Patagonia和Isenbeck,Quilmes是這邊廣告打最大的啤酒,到處都可以看到有它名字的海報、椅子或撐傘,喝起來味道比較平淡,和Budweiser差不多,Isenbeck喝起來比較濃苦一點,Patagonia是我比較喜歡喝的,喝起來苦中帶有清爽(Crisp),有點像IPA (India Pale Ale)但是沒那麼苦。


西班牙和義大利式食物篇:

阿根廷像美國一樣是個由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其中最主要的移民是來自於西班牙和義大利,尤其是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大批的義大利移民湧進阿根廷,聚集於Buenos Aires的La Boca區,在來Buenos Aires後最令我驚訝的是這裡Pizza店的數量,尤其是市中心可以說是每走幾步路就是一家Pizza店,後來看我了旅遊書才知道是因為義大利移民文化的關係,下面就介紹這些店裡幾個很常見的小吃。

Empanada (西班牙餃子)
這是一種西班牙式的餃子,下面圖片左邊的是烤的,右邊是用炸的,吃起來口感跟叉燒酥或美國派皮有點像,裡面可以包各種肉、起司和蔬菜。


Source: Buenos Aires國會大樓的一家Pizza店

我在阿根廷吃到最好吃的Empanadas是我去上馬球課時所提供的點心,烤的酥酥脆脆的餅皮,配上香噴噴的牛絞肉、起司以及青蔥,比我在當地其它Pizza店和美國所吃過的Empanadas好吃太多了。


Source: 看馬球比賽時的小點心

Pizza
阿根廷除了一般的Pizza以外,有時還會配著一種叫做Faina的薄餅來吃,Faina是種用Chickpea麵粉加上一點胡椒粉、洋蔥和起司所做成的薄餅。


Source: San Telmo區的一家路邊攤

Buenos Aires路邊攤的Pizza加上Faina,中間夾著起司,吃起來口感有點像蔥油餅,味道比較偏淡一點,我覺得還是一般的Pizza比較好吃。


Pasta
義大利麵可以說是除了牛排以外,我在這裡餐廳的菜單上最常看到的料理,也是除了Pizza以外比較划算的選擇,畢竟雖然牛排很好吃,每餐都吃牛排你的肚子和荷包也是會受不了,這裡義大利麵的醬和麵是分開來點的,兩個錢也是分開來算的,所以看菜單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可惜我這次來並沒有嘗到很好吃的義大利麵。


Source: Florida Street附近的一家黑店

甜點篇:


Dulce de Leche
這是一種有焦糖和牛奶味的一種甜醬,常常用於各種蛋糕、餅乾和冰淇淋上,是南美洲非常普遍的一種甜醬,吃起來非常的甜,有著濃濃的焦糖味,Alfajor是一種中間夾著Dulce de Leche的一種小蛋糕,外面包著一層巧克力,在各個便利商店前都擺滿了這種點心,雖然有點過甜,但是非常便宜而且方便,我在阿根廷因為行程太趕,幾乎每天午餐都是吃這個來填肚子的,下面照片就是我這趟吃的各種Alfajor。



Source: 在阿根廷每天隨地而食的午餐


肉類食物篇:


在介紹完這些其他食物後,接下來就要介紹阿根廷的肉類料理了,你看完之後就會知道為什麼我回紐約的第一個禮拜每天只能想吃沙拉了。

阿根廷牛肉的切法和美國的挺不一樣,各個部分的名稱也完全不同,幾個比較好吃的部分為以下幾種:

- Bife de Lomo (Tenderloin)
取於牛腰肉中接近腹腔的一的部分,通常是整隻牛裡最軟最貴的部分,其中Tenderloin的尖端就是Filte Mignon(菲利牛排),因為包裹於腹腔中完全沒有運動到,肉質非常鮮嫩。

- Entrana (Skirt Steak)
取於牛的側腹橫隔膜附近,通常會切成薄片來烤,墨西哥人很喜歡考這一塊肉來做墨西哥捲餅,也是非常的鮮嫩,通常點的話一餐的份量會比較少,適合當你已經吃太多天大魚大肉後想休息一下時點的。

- Matambre (Flank Steak)
取於牛的腹側肚子附近,肉質比較硬一點,屬於比較俗又大碗的腹份,通常比較少用來做牛排,而是捲起來後裡面加料再烤來吃,一道菜超級大份的,難怪中文翻成飢餓殺手(Hunger Killer)。

- Asado de Tira (Short Ribs)
取於牛的前胸肋骨部分,油脂很多很好吃,通常會連骨拿來烤,切的方向和美國的牛肋排不太一樣,是垂直的肋骨來切,所以一條肋排中會有很多小塊的骨頭,我很喜歡啃這種Asado。


- Vacio (Flank Steak)
取於牛的腹側靠胸的部分,通常切成一層油脂連在一大塊瘦肉上。

- Bife de Chorizo (Sirloin/New York Strip)
取於牛腰的上部和下部,雖然沒有Tenderloin那麼軟,不過價格也沒有那麼貴,,上部常常被用來做成莎朗牛排。


烤肉沾醬

來這邊吃烤肉和牛排常常會看到的沾醬

Chimichuri
這是一種中南美洲風格的烤肉醬,是由切碎的香芹(Parsley)、蒜末、橄蘭油、醋、牛至(Oregano)和一點紅椒末,Chimichuri有非常多種種類,我這次吃的不會太鹹,主要是帶給你一些橄蘭油和香料的味道。


Salsa
通常是用切碎的番茄、洋蔥、紅椒、青椒、大蒜、香菜所做成,但是有很多其他的種類,很常用在墨西哥菜中,吃起來很清爽香甜,我很喜歡加這個醬來吃烤肉三明治和牛排。


牛舌
Lengua a la Vinagueta (醋醃牛舌): 夏天炎熱的天氣常常會讓人沒什麼胃口,這個酸酸的牛舌冷盤則非常的開胃,牛舌吃起來很Q,配上酸酸的新鮮Salsa,讓人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胃口大開,為接下來著主餐做好準備,這邊當地餐廳的菜單上常常還可以看到牛肚、牛腎和牛胗,可惜一個人吃不完所以沒辦法都點來吃,




Source: Puerto Iguazu的當地餐廳


三明治
在Buenos Aires的路上常常會看到這種烤肉店Parrilla,有著很好吃的烤肉三明治。




Bondiola (豬肩肉)
烤豬肩肉三名治,味道還不錯,不過還是台灣的排骨比較軟比較好吃。




Choripan
烤香腸中間切半鋪夾在大亨堡式麵包中,味道還OK不過非常的便宜而且到處都有,是個很適合趕路時邊走邊吃得三明治。




Asado (BBQ)
Asado除了是牛肋排部位的稱呼以外,另外也被用來稱呼BBQ烤肉,下面的照片就是我去Buenos Aires的Asado吃到飽的店和去看馬球時午餐所拍的照片。

背包客棧前輩所介紹的Asado吃到飽 - Siga La Vaca,各式各樣的烤肉都有,非常適合第一次來的人來嘗試各種不同的肉類。


除了一般的牛排雞肉以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牛內臟料理,我想一般的美國人看到應該會嚇到吧,不過我們經過中餐訓練,這些東西看起來還挺可口的,裡面應該有Molleja(牛胗)、Rinones(腎臟)、Higado(肝臟)、Chinchulines(小腸)和Morcilla(血香腸)。




Asado de Tira
點餐的時候可以簡稱Asado,很難用刀叉來切所以我就拿起來用啃的,骨邊肉很有嚼勁又不會太硬,帶有很多油脂所以也不會太乾,是我很喜歡吃的牛肋排部分。



Offal Eating: 由左到右分別是Chinchulines(牛小腸)、Chorizo(香腸)和Morcilla (血香腸),牛小腸吃起來有點難嚼,而且裡面非常的油,血香腸裡面非常的軟,用嘴巴咬開裡面的料會流出來,吃起來有點像布丁的口感一樣,吃完的感覺是,還是台灣人比較會料理內臟,好懷念台灣的滷大腸阿!!




老實說我這盤除了豬肉以外其他的名字都不是非常確定,我猜由左到右是Bife de Chorizo、豬肉、Vacio和Molleja(牛胗)。




Source: Singa La Vaca


牛排


Bife de Lomo (Tenderloin)
果然不愧是牛中最軟的一個部分,肉汁鮮美又很有味道,這個牛排幾乎沒有加任何的調味,頂多烤的時候加一點點黑胡椒,直接吃味道也很足夠。




雖然味道已經很夠了,還是可以些不同的Chimichurri醬來吃。




Source: San Telmo的路邊攤


Matambre (熱烤)
用烤的Matambre (Hunger Killer),肉捲起來加入香料烤,這道菜正如其名稱所示,吃完以後絕對不會餓了,隨然肉很多但是太硬了不合我的胃口。




Matambre (冷盤)
冷盤的Matambre,吃過烤的Matambre後想說再給它一次機會,吃吃看冷盤的做法,雖然比用烤的好吃,不過肉太硬的問題還是存在。



Source: Florida Street附近的觀光客黑店,建議大家不要去觀光客很多的烤肉店,又貴又不怎麼好吃。

Baby Beef Steak
Puerto Iguazu的牛排館El Quincho del Tio Querido,之前在Buenos Aires青年旅館的人跟我強烈推薦這家店的Baby Beef Steak,所以我就點了這個有名的28 Oz牛排,這樣大的牛排竟然只要130 Peso (大約美金30元,在Buenos Aires聽說要200 Peso),真的是超級划算,28Oz大約是790g,通常一人份的沙朗牛排大約是8Oz,所以這個牛排大概是三到四人份的大小。

雖然美國有些T骨牛排也有28Oz,但是那重量包括了一大塊T字型骨頭,肉根本沒有這麼重,這個Baby Beef Steak完全沒有骨頭在裡面,真是的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大的牛排,雖然這個牛排光是用看的肚子就飽了,但是為了嘗遍世界美食的精神,我也還是硬著頭皮的點了下去。




Source: Puerto Iguazu的El Quincho del Tio Querido


我在來Puerto Iguazu前就聽說這是個超大的牛排,但是我想都沒想到這竟然有28Oz,近距離看看這個牛排,簡直就有三個右邊的酒瓶排起來那麼大,媽阿!!真的是大到嚇人。




因為在網路上看到在阿根廷叫牛排 Medium Rare (三分熟),送來的大概是美國的Medium Well (七分熟),所以我特別跟服務生講我的牛排不只要Rare (一分熟) 還要Bloody (Sangre/Azul),結果送來的果然是美國式的Medium Rare (三分熟),血紅色的內部配上一小層薄薄的褐色外圍,好險沒有只是叫Medium Rare,要不然牛排可能會被烤成七分熟了,牛排放在熱滋滋的鐵盤上,要是不趕快吃的話很快就會被煎熟,趕快拿起刀叉大吃特吃了起來,肉質鮮美多汁,裡面油脂並沒有很多,但是肉質還是非常的嫩,汁多到快流出來,幾乎沒有任何調味,但是牛的味道就非常足夠了,是我吃過前幾好吃的牛排。




經過一個小時的奮戰以後,我把除了筋以外的肉全部吃完了,我旁邊桌的一對情侶合點這個Baby Beef Steak,兩個人也吃不完,他們看到我清光的盤子後,驚訝地問我是怎麼吃完的,我跟他們說為了品嘗美食我真是豁出去了,吃完後立刻進入Food Coma,帳單還沒付就快躺在椅子上睡著,心中想說我回紐約後真的要吃素一陣子了。


在阿根廷吃飯的一個特色是這邊很多人都很晚吃飯,尤其是在周末時,我晚上十一點去餐廳幾乎都是滿的,還有父母帶5-6歲的小孩出來吃到凌晨,真的是非常特別,下面我的手錶上可以看到我吃到晚上十二點半了還在吃。


這次來阿根廷總算有機會嘗到世界知名的阿根廷牛排,跟我在美國所吃到的牛排比較起來,我覺得這裡的牛排油脂比較少,但是比較有味道,所以幾乎不用調味可以直接來吃,美國的牛肉比較肥一點,但是味道沒那麼強烈,通常會加醬來吃,我上網研究發現可能的原因,除了牛的品種和牛排的部位以外,當地牛的飲食似乎也有很大的影響,阿根廷的牛很多都是在彭巴草原吃草而生,所以和美國餵玉米的牛比較起來,阿根廷的牛比較精瘦而且味道比較紮實,比較一下不同國家的牛肉,阿根廷的牛肉和日本和牛就像是油脂量多少的兩個極端,阿根廷的牛肉是極瘦且味道強烈,日本和牛是油脂超多但是味道比較淡,美國的牛肉則是介於兩者之間(藉由Dry-Aged的處理方法,美國牛排的味道也增進了不少)。

所以我的結論是若你比較喜歡牛味瘦肉的話你會比較喜歡阿根廷的牛排,喜歡肥一點軟一點但還是有嚼勁的話你會喜歡美國的牛排,若你喜歡超級肥而且軟到跟鵝肝一樣的話,日本的和牛排則會是你的最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肥軟的口感,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美國的Dry-Aged牛排或日本和牛,不過這次能嚐到阿根廷的牛排並且稍為了解了不同國家牛排的特色,也是個非常有趣的經驗,另外學到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一個人吃Baby Beef Steak!!!

No Response to "[食記] 阿根廷美食饗宴 - 挑戰自己吃肉的極限"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